- 孙丽娜;吴国玺;陈韧;宋满堂;
本钢特殊钢公司轴承钢连铸坯生产初期,钢材质量低倍检验合格率低,消耗指标高,冶炼周期长。通过电弧炉配入40%铁水、采用炉门氧枪及炉壁氧气喷吹系统配合供氧的操作模式;优化LF精炼渣、中包保护渣、结晶器保护渣成分及操作工艺,使轴承钢质量低倍合格率明显提高,GCr15钢的化学成分全部达到本钢制定的标准要求,其中〔O〕=8~10×10-6、其它检验项目均满足GB/T18254-2002标准要求,GCr15钢实物质量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2年01期 v.14;No.53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张昕;
为了解决德国洛伊罩式退火炉在运行过程中氢气消耗量大的问题,在保证产品质量和设备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采取优化退火吹氢流量的工艺制度,控制设备的紧急吹扫次数,提高装炉量等措施,来减少氢气使用量。使吨钢氢气消耗由5.23m3/t降到4.33m3/t,年节约成本377万元,达到降低退火机组工序成本和节约氢气能源消耗的目的。
2012年01期 v.14;No.53 9-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 徐林哲;
文章选取对基材45#钢进行粉末电弧熔覆处理后获得耐磨钢板,研究其成分和微观组织特点,分析结合层的特性。结果表明:熔覆区为细小的树枝晶,组织均匀致密,并有硬质点弥散分布。冶金结合使得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内部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能。
2012年01期 v.14;No.53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刘文波;
针对转炉冶炼轴承钢终点高碳、低磷、保温度的工艺要求,优化转炉冶炼工艺,提高转炉终点碳含量,保证终点磷和终点温度控制稳定,实现提高钢水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要求。
2012年01期 v.14;No.53 15-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周嘉琦;
针对本钢炼钢厂生产的连铸板坯产生的中间裂纹缺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钢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C、S、Mn)、钢水过热度、冷却条件和连铸相关设备等因素控制不当,导致中间裂纹缺陷的形成。提出了减少中间裂纹的工艺控制和改进措施。
2012年01期 v.14;No.53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潘巧智;赵军;孟宪伟;
与平台无关的数据表示形式XML已经成为Internet上数据交换的主流语言,而关系数据是核心业务系统中最常用的数据技术,文章给出了XML与关系数据之间的转换方法,并利用Java语言实现了XML半结构化数据与关系数据之间的转换。
2012年01期 v.14;No.53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于涛;
文章基于.NET平台对大型网络系统的加载效率和增强体验进行了研究和实现,并以目前流行的ERP、OA等网络系统为例进行了测试,最后作出总结并进行了优越性比较。
2012年01期 v.14;No.53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郭树岩;富琼;
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将真实世界的连续模拟信号进行测量和滤波。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应用中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将移动机器人的运动速度、运动轨迹、运动方向等信息通过模数转换成为数字信号,再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实现对外部硬件和软件的集成。文章以DSP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为典型例子,如基于DSP的车型移动机器人智能交通系统等,具体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2012年01期 v.14;No.53 26-2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周斌;
文章针对网络时延和数据包丢失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将网络控制系统建模为具有事件约束条件的异步动态系统,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和线性矩阵不等式原理,提出了网络控制系统指数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并通过求解矩阵得出系统指数稳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律。最后的仿真表明该条件是有效的。
2012年01期 v.14;No.53 28-3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张妍梅;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工资管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实行电子化的工资管理,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繁重琐碎的案头工作解脱出来。文章介绍了本钢热连轧厂工资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和各功能模块的开发过程。
2012年01期 v.14;No.5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韩延清;
通过对金属矿山企业一线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分析,提出了我校采矿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体系,构建了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01期 v.14;No.53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黄伟;
基于工学结合对建筑力学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根据高职学生就业导向设置课程内容,改变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构建面向工程应用的建筑力学教学体系。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授课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考核方式的改变,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重点研究高职学生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高等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012年01期 v.14;No.53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梁艳;袁凤玲;高艳;
文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方案并具体阐述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关键点和教学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详细介绍了案例设计的特色、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动态教学模式及开放的目标考核体系,并对改革的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2012年01期 v.14;No.53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徐飞;
电视大学的定位是为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根据电视大学的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通过对电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调研,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如何对电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
2012年01期 v.14;No.5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李波;
文章针对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别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设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教学改革的措施。其中最突出的方法就是采用现场教学和项目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
2012年01期 v.14;No.5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曾桂云;
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者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是提高教学质量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会计课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必要性及其在会计课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2012年01期 v.14;No.5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荣军;崔晓莉;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已不能满足我国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就需要采取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增加课时以及优化评估手段等策略来优化我国专业英语的教学。
2012年01期 v.14;No.53 71-7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贾曼丽;郭士香;
利用测试和调查问卷等方法,探讨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水平对英美文化水平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总体水平不高,并与英美文化水平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兼顾对学生的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教育,以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2年01期 v.14;No.53 73-7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王少杰;
文章以服务"中国药都"区域经济为出发点,进行了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阐述了培养具有本区域特色的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2012年01期 v.14;No.53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杨建平;
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当代大学写作教师的"素养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辅导方式、自身的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缺失。这些缺失已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材的桎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只有重视写作课基础地位,建立各种保障机制,提高写作教师的素养,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
2012年01期 v.14;No.53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关玉洁;李亚晓;时晶;
文艺评论的写作指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艺欣赏能力、感受和理解作品的理性判断力,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要从理念形成、方法运用到模仿写作等环节指导大学生写作文艺评论。
2012年01期 v.14;No.53 81-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鞠军;
新世纪课改的目标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能力的提升。文章阐述了巧用一题多解进行化学单元复习,借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改革尝试。
2012年01期 v.14;No.53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