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工程技术研究

  • 花岗岩石粉再利用研究进展

    甘景棋;刘研;代丰远;鲁天财;孙晟垚;张海洋;吕宗胜;

    花岗岩在锯切、抛光等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大量的石粉类废弃物。由于其对环境会产生严重的污染,石粉类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花岗岩石粉再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从废弃物再利用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角度出发,未来石粉再利用技术的开发方向应为混凝土领域与高端陶瓷材料领域。

    2021年05期 v.23;No.103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 平面连杆机构中铰链结构的设计与研究

    梁东明;齐晓辉;

    铰链作为平面连杆机构常见的运动副,其结构形式直接影响到机构的运动精度、维修性能、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对机构性能的影响显著,文章从工程实践出发,详细介绍了平面连杆机构中铰链结构的常见形式,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相应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选用标准紧固件实现铰链结构的最优设计,对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1年05期 v.23;No.103 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 Keggin结构钨钼铝酸杂多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月;贾晓云;石顺勇;吕晓姝;王溪尧;

    文章采用逐步滴加酸、溶解-冷冻、离子交换树脂制成钨钼铝酸杂多酸。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XRD表征了A1M_0W_(11)O_(39)~(5-)的阴离子Keggin结构特征。热重分析确定杂多酸的化学式为H_3AlW_(11)MoO_(39)·8.5H_2O,并对其光催化性能,即光致变色的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杂多酸H_3AlW_(11)MoO_(39)·8.5H_2O的光致变色具有可逆性的,且吸光度较好。

    2021年05期 v.23;No.103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 化工企业有害气体监控分析系统开发

    孙鼎新;胡立夫;

    为实现对化工企业生产与存储环境产生的甲醛、甲烷、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有效监测,设计并实现一套室内有害气体监控分析系统。该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芯片,通过MQ138、MQ5、MQ135、MQ7气体传感器实时检测分析,当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设定阈值时,控制有害气体排放装置实现管控智能化。系统测试及初步应用表明:该系统性价比高、鲁棒性好,能够有效实现化工企业生产、存储环境的室内有害气体监控分析,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2021年05期 v.23;No.103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 光电直读光谱法分析生铁的质量控制研究

    连喜萍;

    依据火花光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原理并且利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开展生铁试样中硅锰磷硫碳的多元素同时检测。为保证分析结果的质量,测试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用铜模制取白口化生铁,优化制样和分析条件,这样提高了光谱分析生铁结果的准确性。5种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均小于5%,分析速度快,可满足现代高炉快节奏生产需求。这种方法将为炼铁、炼钢工艺过程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

    2021年05期 v.23;No.103 14-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5K]
  • 本钢高炉煤气成分及杂质的检测分析研究

    何喜梅;李宝权;

    本钢高炉煤气净化除尘系统目前为2座干法、2座湿法。其中干法除尘煤气含尘≤5 mg/m~3,而湿法除尘由于工艺老化,含尘≤10 mg/m~3,造成煤气含尘及水分偏高。通过对煤气和管道沉积物分别采用气相色谱及XRF分析、XRD分析、激光粒度法分析测定成分组成,用于跟踪除尘系统运行和指导用户使用。

    2021年05期 v.23;No.10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 壳聚糖对食品常见菌的影响研究

    尚志杰;郭淑清;肖磊;

    实验用85%和95%脱乙酰度两种壳聚糖,通过滤纸片药液浸泡法和液体培养分光光度法(青霉是测量菌丝浓度)对食品中常见的三种不同类别的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青霉菌)进行测定,经分析得出:用同一种壳聚糖对同一菌种,随着壳聚糖药液浓度的增大,其抑菌效果也越来越强;相同浓度的壳聚糖药液对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抑菌效果,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是啤酒酵母、大肠杆菌、青霉菌;两种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对大肠杆菌抑菌圈测定结果差别不大(P﹥0.05)。液体培养分光光度法在壳聚糖浓度为0.002%和0.006%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对酵母菌和青霉菌抑菌性差别不大(P﹥0.05)。85%脱乙酰度的壳聚糖比95%脱乙酰度的壳聚糖抑菌性略强。

    2021年05期 v.23;No.103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 山楂陈皮颗粒辅料优化及吸湿性研究

    孟雨婷;尚海巍;李杨鸿;邵佳;

    筛选适宜的辅料制备山楂陈皮颗粒,获得其最佳吸湿稳定性。选用常用的颗粒剂辅料以吸湿性、临界相对湿度为评价指标,优化山楂陈皮颗粒的稀释剂种类及用量,并以二项式方程拟合山楂陈皮颗粒的吸湿动力学曲线。山楂陈皮颗粒最佳处方配比为:浸膏1份稀释剂1份,颗粒吸湿动力学曲线符合二项式模型,相对湿度为75.25%条件下,35.6 h吸湿量达到6%,临界相对湿度为61.6%。按最优处方所制山楂陈皮颗粒的阻湿性较好,工艺稳定可行,能有效降低山楂陈皮颗粒的吸湿性。

    2021年05期 v.23;No.10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 不同添加物手工皂的制作方法研究

    邵国东;高颖;杜龙恒;任杰;

    手工皂是利用天然油脂与碱液作为原料,根据皂化反应的原理,经固化、熟成程序人工制作而成的皂,具有洗涤、清洁等功能。手工皂还可依据个人的喜好与目的,加入各种不同的添加物。文章论述了手工皂制作的原理及发展历史,分析手工皂与工业皂的优劣,并研究在手工皂制作时,加入不同添加物时的制作方法。添加环保酵素及各种天然颜料时,均要提前计算原料的用量,在制作过程中将一定比例的水换成添加物。未来,纯天然的手工皂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开发出更多天然添加物及更简便安全的制作方法。

    2021年05期 v.23;No.10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教育转型与产教融合研究

  • 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驱动高校教学创新研究

    宋磊;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趋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显得愈发重要,新一轮的教学革新也正在酝酿。文章基于四螺旋结构建立"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型,并分析"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中各主体间的协同机理,进而论述高校教学创新的具体实践方案,最后构建一套通用性较广、实用性较强的高校教学创新绩效评估机制。

    2021年05期 v.23;No.103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 SPOC+TBL教学模式在“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以“创业教育学”为例

    廖钟源;林金燕;

    "专创融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发展的方向,更是高校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和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专创融合"课程除了教授专业知识,还注重学生个性品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类课程的特性,文章将SPOC+TBL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创业教育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个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既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提供借鉴。

    2021年05期 v.23;No.103 35-3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 OBE理念下软件工程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陈黎黎;国红军;

    在工程教育背景下,针对"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遵循OBE反向设计的原则,提出了基于OBE的课程教学改革,并从设定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教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2021年05期 v.23;No.10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 职业化改革视域下旅游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武永成;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环境处于人才需求旺盛但社会认同不足、劳动强度大但薪酬待遇低、要求多样但晋升通道狭窄的矛盾局面中,究其原因,离不开酒店和社会的固有影响,也与当前人才培养水平密切相关。高校应当在职业化改革视域下,从提升学生职业认同、岗位技能、思维意识等角度入手,对教育教学工作展开全新定位。并以此为依据,通过找准办学定位、契合区域需求、建立联合育人机制等举措,切实提高学生发展水平和职业能力,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做好人才服务工作。

    2021年05期 v.23;No.10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教育教学研究

  • 基于职业素养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兴虹;吴丽红;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该课程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运营工作奠定基础。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开展"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工作,基于污水处理工程师的职业素养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讲授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从业自豪感,树立安全和法律意识。

    2021年05期 v.23;No.103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 国际化视角下冶金类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研究

    于万松;

    鲁班工坊的建设推动了职业教育成果的输出活动,扩大了对外开放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品牌,对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针对乌干达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建设鲁班工坊进行探索,通过研究鲁班工坊的发展模式和模块化课程教学的特点,构建了黑色冶金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分析模块化课程建设的要素,以项目和任务形式在教学中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1年05期 v.23;No.10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 “圆通制”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广告工作标准化实践”课程为例

    姚冬玉;孙炽昕;

    我国高校文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与工作岗位接触少、实践能力弱,导致文科类毕业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圆通制"是系统阐述科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高校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文章介绍"圆通制"及工作标准,并以"广告工作标准化实践"课程为例阐述分析"圆通制"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对"圆通制"与广告学专业教学进一步深度融合提出建议。

    2021年05期 v.23;No.10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例

    丛静;戴志国;

    "线性代数"是高校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为了适应新工科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线性代数"课程需要重新规划教学内容。文章主要分析了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基于新工科建设目标的行列式和矩阵内容改革的两方面具体实例。

    2021年05期 v.23;No.103 55-5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 理工科高校思政育人嵌入“四史”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荆文浩;

    理工科高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工科为主,文科为辅,思政育人有其自身的规律。掌握规律,开辟思政育人新路径,是思政育人的应有之职。思政育人嵌入"四史"是任务,也是责任,理工科高校应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并创新路径才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文化是深厚的培养基础,校园文化的营造,以"四史"为纽带,营造革命的文化,理工科的学子将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以"四史"教育为题材,开辟对话新渠道,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理工科知识奉献社会。以"四史"教育为契机,开辟思政育人新实践,让学生在生动的互动环节上感受历史的力量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2021年05期 v.23;No.10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 专业社团建设与开放实验室互动机制探索

    赵琴霞;

    专业社团依托实验室开展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文章分析了实验室向专业社团开放的必要性,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如何建立实验室开放与专业社团互动的长效机制。

    2021年05期 v.23;No.103 60-6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 浅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邢志瑶;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习策略和测评方式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旨在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2021年05期 v.23;No.103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管理研究

  • 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论析

    朱胜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理解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渊源,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安排的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实现。

    2021年05期 v.23;No.103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共享单车发展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

    吕赞;顾琳;

    共享单车是绿色交通工具,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而且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文章分析了摩拜、ofo、哈罗等共享单车的现状,并基于物联网技术提出了共享单车在智能锁、政府投入、合法性及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为共享单车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2021年05期 v.23;No.103 67-6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智慧景区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本溪水洞智慧景区为例

    杨昳;孙建竹;戴李娜;

    伴随着旅游产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旅游景区也开始进行智慧化建设。从2015年全国首家"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上线运营开始,智慧景区的发展也由数字化建设向大服务转型,服务质量提升成为拓展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在分析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智慧景区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基础上,以本溪水洞为研究对象,以游客满意度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梳理本溪水洞智慧景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提升智慧景区服务质量的对策,助推辽宁智慧景区建设。

    2021年05期 v.23;No.103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 后疫情时代体育服务业经济发展路径

    陆姣姣;

    文章旨在研究影响当下体育行业发展现状的因素,提出有利于促进体育行业发展的建议。基于后疫情时代体育行业的发展萎缩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统计,对目前体育服务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挖掘体育服务业的供应方和需求对象,并从宏观角度分析影响体育服务行业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资源整合再利用的策略。通过培养大众运动习惯,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广,并指导健身场地的设施建设,可有效改善体育行业的运营现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1年05期 v.23;No.10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 盘锦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

    王丹;

    针对盘锦市小微企业经营发展中的融资问题,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目前小微企业存在融资成本高、抵押担保能力不足、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者能力不足、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出搭建综合数据平台、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创新金融机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企业管理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1年05期 v.23;No.103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 龙岩市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研究

    邱恋芳;

    随着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地方经济重要的来源,而与旅游密不可分的旅游产品更是带来直接的收入,但目前旅游产品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文章分析了龙岩市的旅游文创产品的现状和开发条件,探讨如何从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并尝试创新设计手法,对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转化,开发出独具龙岩市特色且能吸引不同层次消费群的旅游文创产品。希望通过加强龙岩市旅游文创产品的深层次探索和开发,对龙岩市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树立龙岩市特色的城市形象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1年05期 v.23;No.103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饲料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探究

    赵根良;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很多饲料企业的管理问题。文章主要运用激励管理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饲料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首先阐述了双因素理论内涵及其与人才流失的逻辑关系,然后描述了饲料企业人才流失现状。接着分别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深入分析饲料企业人才流失原因,然后从同时做好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视角提出解决饲料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具体对策,为饲料企业的人才管理提供参考建议。

    2021年05期 v.23;No.103 84-8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研究

  • 优化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路径探析

    方鸿志;姜来;

    新媒体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得到进一步创新,路径得到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迎接时代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话语环境受影响、话语权威被削弱、话语适用性低等诸多挑战。因此,发挥社会的全过程保障作用、学校的主阵地教育作用、家庭的先导性引领作用、网络的交互性促进作用,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2021年05期 v.23;No.103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互联网助力“青马工程”实践渠道的新探索

    张晶;宋一辉;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以"青马工程"学员缺少实践机会和实践渠道尤为突出,在互联网环境下应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模式、实践渠道、实践方法,运用互联网的云服务、多渠道、信息化的特点,为互联网环境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践开辟新渠道。

    2021年05期 v.23;No.103 90-9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 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实现路径探究

    尚洪娟;李佳玉;李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自己的文化作为支撑。我国的红色文化以人民为中心,以爱国为核心,以其坚决的革命精神、独特的历史道路,成为独特且又珍贵的文化。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要弘扬并传承红色文化,就需要注重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提高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文章以"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探求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实现的路径。

    2021年05期 v.23;No.103 93-9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辽宁省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情况调查研究

    徐飞;包文莉;

    辽宁省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研究,根据文献分析,设计了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访谈问题和道德建设访谈问题,并对辽宁省大学生实施了访谈。根据访谈结果,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知识,提出教育对策:提升高校教师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以科研为基石,以工作需求为导向,提升课程的高阶性、挑战性;发挥教师、班主任、党员、团支部、家庭协同育人功能;发挥大赛育人本领,大学生通过参与实战,学会乐观、团队合作、克服困难,百折不挠、争创一流和勇于创新的成就动机。

    2021年05期 v.23;No.103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高校基层组织党建文化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孙永森;张爱敏;

    高校基层组织党建文化建设是基层党的建设重要内容,党建文化是党的建设的灵魂,是实现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化内涵的核心要点。党建文化体系建设旨在整合党建文化资源,将理论研究、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完整体系,把握党建文化体系建设工作要点,从实践出发总结经验,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与党建文化融合式发展。

    2021年05期 v.23;No.103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 关于加强年轻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张明东;刘占文;李春燕;

    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党员干部是新时代高校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长盛不衰的战略抉择,也是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辽宁省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专题研讨、校际互访等方式,总结应用型高校在培养选拔年轻党员干部工作的经验做法和问题短板,研究提出对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党员干部的对策建议。

    2021年05期 v.23;No.103 100-1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 “团体心理成长支持计划”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中的创新探索

    郭志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升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各高校纷纷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的探索。大连工业大学自2018年开启主题为"大学生团体心理成长支持计划"心理实践课,它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团体心理技术的搭配与组合,形成具有丰富层次的大学生素质提升"心理套餐",该课程打破了仅仅依靠单一团体心理技术的局限性,实现了心理差异化需求100%全覆盖。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发现这种"个性化"小团体心理课程是针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1年05期 v.23;No.103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