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工程技术研究

  • 100t全废钢电弧炉冶炼过程氧气消耗量影响因素分析

    卢雪莹;战东平;白栩昂;王佳;罗超凡;

    吹氧是电弧炉冶炼过程中实现助熔、脱磷和脱碳等炼钢任务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电弧炉用氧制度体现了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和生产水平。文章以某厂100t电弧炉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数据分析和理论模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影响电弧炉冶炼过程中的氧气消耗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受电弧炉留钢、留渣操作等影响,按单因素统计装入量、电耗、通电时间、天然气消耗、钢铁料消耗、碳粉消耗、终点[C]等对氧耗量的影响时,天然气消耗量对氧耗量的影响占比最大,达到50%左右,碳粉消耗、终点[C]等影响次之,部分因素与氧耗量的关联规律不明显。

    2022年03期 v.24;No.107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 锂离子电池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电压滞后问题

    关庆升;李思南;杨淼;朱青龙;董佳运;赵宇锋;

    过渡金属氧化物(TMOs)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转化型负极材料,因其具有高容量、低成本等优点,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TMOs材料的电压滞后问题限制了其能量效率,阻碍了TMOs材料的实际应用,给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讨论了电压滞后问题的形成机理及其改善方法,展望了TMOs材料的发展前景和研究趋势。

    2022年03期 v.24;No.107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 炼铁厂烧结工序三混技术改造

    尚成龙;郑超;吴洪洋;

    通过对原有旧制粒机进行改造形成新型混料制粒系统,延长混料时间5.3 min,混合料粒级提高5.59%,烧结负压降低0.57 kPa,提高风量1.6万m~3,生产调整操作方针,采取厚料层慢机速烧结,烧结矿产量提高了105 t,返矿率降低了1.91%。

    2022年03期 v.24;No.107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 武钢8号高炉料罐均压煤气回收设计及运行实践

    郭大磊;张庆喜;

    对武钢8号高炉炉顶料罐均压煤气放散的现状和回收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对炉顶料罐均压煤气回收方式进行了分析,制定出了合理的回收方案,实现了料罐均压煤气的回收。

    2022年03期 v.24;No.107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算法

    黄玉芬;

    随着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得的遥感数据急速增长,如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搭建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在卷积层后增加池化层对卷积层生成的特征下进行采样;采用最大池化实现对特征进一步地提取和压缩;基于全连接层将特征加权求和进行特征汇总,输出层采用Softmax逻辑回归分类器得到输入图像最大的概率值对应的标签,从而实现遥感图像分类。

    2022年03期 v.24;No.107 15-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基于多微网联合运行下可靠性滤波算法研究

    李润生;费淼;

    由于传统单微网供能不稳定和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的出现,多微网协作供能可以解决微网购能成本高和售能成本低的问题,提高微网运行的经济性。文章研究了在各微网增设传感器进行信息交互下,传感器数据丢失情况下可靠性滤波算法。

    2022年03期 v.24;No.107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智能残疾人辅助装置设计

    李治;黄志东;张跃辉;徐天浩;温子翾;马亮;

    针对残疾人群出行困难的实际问题,将视频传输、机械臂控制、语音播报和超声波测距等功能集成于一体,设计了监护人方便监护的APP数据终端;针对残疾人群,对远处所需物品的拿取以及自身的安全问题都提出了解决方案,为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通过反复调试和实际情景模拟,证实了该设计具有使用方便、系统稳定且符合残疾人群切实需要等特点。

    2022年03期 v.24;No.107 20-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 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全自动上下料系统设计与应用

    王晓东;杨娇;付强;徐国新;

    文章设计了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全自动上下料系统。该自动化系统摒弃人工上下料操作模式,以FANUC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实现了压缩机工件自动上下料的操作,提高了总装生产线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2022年03期 v.24;No.10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几种甜味剂对不同增稠剂中蓝莓多酚保留率影响的研究

    计莹;王溪尧;吕晓姝;程麒郡;闻佳汭;

    文章以蓝莓冻果为原料,以蓝莓多酚的含量为指标,对蓝莓制品中四种甜味剂(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在四种增稠剂(果胶、糊精、CMC、卡拉胶)体系下蓝莓多酚保留率进行研究,旨在为蓝莓制品的科学生产以及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溶液提高了蓝莓多酚的保留率,低浓度的果糖则降低蓝莓多酚的保留率;糊精提高蓝莓多酚的保留率,果胶的效果比糊精稍弱,CMC增进糖类对蓝莓多酚的保护效果,而卡拉胶略微降低蓝莓多酚的保留率。

    2022年03期 v.24;No.107 25-2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6K]
  • 基于LBPH的智能考勤方法研究

    张文志;杨森;柳广春;杜梦豪;

    针对高校学生较多,传统人工考勤方式效率低,易出现学生代签、早退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Local Binary Pattern Histogram(LBPH)的课堂考勤方法。该方法采用LBPH人脸识别算法,对考勤学生进行人脸识别,成功识别出勤学生,并对照人脸数据库,未识别的学生则为缺勤学生。再根据Hough变换检测和Canny边缘检测,绘制教室座位格网,并结合考勤学生人脸识别结果,实现座位与学生相匹配。在两者基础上,基于Python语言开发了课堂考勤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人脸识别率,能有效完成课堂考勤工作,提高考勤效率。为更好推进考勤管理高效化、智能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2022年03期 v.24;No.107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基于点云数据的博闻楼三维模型构建

    崔鹏;任心怡;

    应用FARO Focus 350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博闻楼室内外点云进行采集,结合TrimbleRealWorks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去噪等处理,最后导入Revit软件进行博闻楼三维数字化建模,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2022年03期 v.24;No.107 34-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 基于ZigBee与RFID的仓库货物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董洛含;刘丽华;逄瑞佳;孙思敏;毕兴海;易茁;

    文章介绍了在原有的仓库货物智能管理系统中引入ZigBee和RFID技术的一种新型智能仓储管理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RFID技术、ZigBee组网技术、WIFI模块、数据库等技术,将硬件检测到的数据通过WIFI向服务器发送信息,手机端APP由服务器获取硬件部分传输的信息。通过软件可以实现货物的入库出库以及管理用户信息等功能。

    2022年03期 v.24;No.10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基于VR技术的东北抗联精神筑梦空间设计与实践

    冯佩云;袁利军;律德财;

    通过VR技术打造东北抗联精神筑梦空间数字博物馆,利用互联网+VR的技术,让人们在当今疫情防控严峻的情况下足不出户地深入了解东北抗联的故事。数字化筑梦空间提供了VR头盔、眼镜等工具,可以立体欣赏筑梦空间典藏文物,还可以通过语音讲解、视频播放等功能全方位学习了解筑梦空间每件文物所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化,对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3期 v.24;No.10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教育转型与产教融合研究

  • 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采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渠爱巧;韩延清;

    应对新技术革命和经济结构调整,满足矿业领域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需求,采矿工程技术人才需要不断拓宽知识结构,进行多学科交叉学习,人才培养迫切需要推进采矿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文章基于探索新工科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工程应用型特色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改革实施方案,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采矿+”人才培养模式。

    2022年03期 v.24;No.10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 OBE视域下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黄维静;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OBE教育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高度契合,将OBE教育理念引入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通过重构“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职业技能训练”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坚持“能力本位”改进教学方法,政、校、企协同育人拓宽实践教育路径,校内、外人才联动壮大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改进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完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022年03期 v.24;No.107 45-4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8K]
  •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丛静;窦宁;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师资保障。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设策略,为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具体的理论依据。

    2022年03期 v.24;No.10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教育教学研究

  •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建设与实践

    陈亚光;于会敏;

    “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涉及面广,内容抽象,公式多,不易理解,所以应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文章通过引入线上优质教学资源,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实现了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2022年03期 v.24;No.10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环境监测开放实验室建设与探索

    吴丽红;兴虹;张丹凤;田亚赛;

    结合我校实验中心管理制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从建立环境监测开放实验室制度体系、确定开放实验室的内容、开放实验室组织与实施等方面进行环境监测开放实验室建设与探索,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

    2022年03期 v.24;No.107 54-5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探究

    杨青利;

    “概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实现“概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一环。“概论”课话语系统由教材政治语言话语系统、教师学术话语系统和日常通俗语言话语系统三种形态组成。厘清三种话语系统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找出融合三种话语系统的方法就找到了“概论”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的途径。

    2022年03期 v.24;No.10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 思政与“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吴艳;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为教书育人的两个主要切入点,尊重教育本质二者需要同向同行。文章以“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课程为例,构建教学架构,设计教学内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融入点,平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思政目标,实现“立德”与“树人”的有机融合,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2022年03期 v.24;No.10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 三全育人背景下“税法”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

    贺芳;王猛;

    鉴于当今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偷漏税等违法犯罪的现象,开展“税法”课程思政尤为必要。文章主要从“税法”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税法”课程思政的目标,“税法”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实践三个方面,对“税法”课程思政进行探讨,以实现思政元素与税法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和无缝对接,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2022年03期 v.24;No.107 61-6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 “证券投资”课程思政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包文莉;徐飞;

    以“证券投资”课为例,教师通过自我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设置“证券投资”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形成“证券投资”课程思政案例素材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形成课业评价策略、将课程思政评价结果植入课程分值、设置反馈和提升环节七种策略,提升“证券投资”课程思政实效性。这些策略紧紧围绕学生中心理念,解决专业课程思政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问题,持续提升立德树人质量。

    2022年03期 v.24;No.10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汪凤;

    在新文科时代背景和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培养新时代的外语学科人才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课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外语课程思政具有深刻的内涵意义。从各层级价值目标的体现到外语思政教材的充分利用,从外语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再到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都为外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提供了帮助。

    2022年03期 v.24;No.107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 应用型本科“生物安全性评价”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探索

    高颖;

    “生物安全性评价”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程思政、课外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建设的探索。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建设,分别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素质提升和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物安全性评价”课程今后还要在改进课外学习内容,加强与自然、社会联系,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等方面,持续进行改革与建设。

    2022年03期 v.24;No.107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 课程思政与“金融学”课程教学的融合实践探索

    滕跃;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使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将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有效渗透、贯穿专业课程教育全过程,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实践。以“金融学”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思政与“金融学”课程教学的融合存在的不足,通过“金融学”知识点与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设计、打造政治素养扎实的师资队伍、实现网络化、平台化和延深化思政教学、构建专业与德育双重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实践探索。

    2022年03期 v.24;No.10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 试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尹丽;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以形成“大思政”育人体系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将育人目标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形成系统化课程体系。课程思政需要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认真践行教育的初心与使命,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准与正确坚定的政治站位。文章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与建设路径,深挖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育人”资源,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2022年03期 v.24;No.107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 基于语料库的《文心雕龙》译者风格对比研究

    周忠璇;李雅芳;

    本研究通过自建小型《文心雕龙》英译语料库,借助语料软件对比分析施友忠和杨国斌两译本的译者风格。从词汇、句法和副文本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得出:施译本篇幅更长,平均句长更长,加注更多,更忠实于原文,偏向于异化翻译,阅读难度较大;杨译本词汇丰富度更高,句式更加简洁整齐,整体易读性更高,属归化翻译,文本信息量较小,但文本正式程度更高。

    2022年03期 v.24;No.107 79-8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9K]

管理研究

  • 辽宁抗联红色文化的旅游传承与发展研究

    唐羽;

    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辽宁抗联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辽宁抗联文化通过旅游路径在传播过程中的价值、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的研究,有利于激发受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辽宁抗联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通过打造旅游名片,提升辽宁各地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将休闲放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将文化精神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寓教于旅,寓情于景,助力东北振兴发展。

    2022年03期 v.24;No.107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 乡村振兴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吕备;李亚男;

    长三角地区旅游物质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更加完备。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对旅游行业的需求量不断升高,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文化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社会资本对文化旅游开发的参与,文化旅游的产品与服务迎来转型发展的契机。因此,应对长三角地区的人文因素、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走旅游与文化融合之路,充分实现长三角地区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022年03期 v.24;No.107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0K]
  • 辽宁省康养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韩娇;

    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正日益突出,中国的康养产业开始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辽宁省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谋求转型的过程中对老龄化的问题不可忽视。文章从辽宁省康养产业的背景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辽宁省康养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从实践调查中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辽宁省康养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2022年03期 v.24;No.107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 辽宁省高校智库建设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

    高杨;宫萍;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智力支持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辽宁省尤其如此。加强对辽宁省高校智库的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不仅是响应国家加大智库建设的号召,也是推动辽宁振兴的重要手段和充分发挥辽宁省高校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从高校智库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出发,着重分析辽宁省高校智库的现状,从顶层设计、运行机制、协同运行等主要方面,提出加强辽宁省智库建设的应对策略。

    2022年03期 v.24;No.107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思想政治研究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党建引领大学生建构“人与社会”关系的路径研究

    张枫;

    在新冠肺炎疫情产生前后,大学生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面对这些变化与特征,以感性直观、理性思辨、对比分析、榜样示范等方法引领大学生建构“人与社会”关系,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发挥其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2022年03期 v.24;No.107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 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尚洪娟;

    抗联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在与敌人斗争,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革命精神,是我党独特而宝贵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时代内涵,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东北抗联精神内涵及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剖析抗联精神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探索抗联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为高校教育教学、立德树人工作提供帮助。

    2022年03期 v.24;No.107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 略论抗击疫情中战略思维的运用

    赵向东;邹妍;

    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入手,研究和分析了这场抗疫大战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就是因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清晰的战略思维来抗击疫情。文章就当下抗疫形势,提出了继续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的几点措施。

    2022年03期 v.24;No.107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