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琳;赵锋;于海涛;
为了研究建筑废料中砖块含量对水泥稳定建筑废料基层的层底拉应力及疲劳开裂寿命的影响,对在不同砖块含量下,两种路面结构不同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厚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砖块含量的水泥稳定建筑废料基层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的层底拉应力变化规律,并计算不同工况下水泥稳定建筑废料基层疲劳开裂寿命。结果表明,随着建筑废料中砖块掺量的增加层底拉应力减小,当砖块含量一定时,随着基层或底基层的厚度增加,层底拉应力减小。通过本研究,提出了不同砖块掺量下,两种路面结构不同交通荷载等级下基层或底基层的合理厚度取值,为水泥稳定建筑废料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022年05期 v.24;No.10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 杨帆;张童;
装配式建筑具有减少用工成本,具有污染、能耗可控的优点,是建筑业转型的必然方向。而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部件之一。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对混凝土叠合板的受力性能进行综述,详细阐述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剪性能,叠合板的整体性能以及叠合结构不同节点处的抗震性能等特性的研究现状,并对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022年05期 v.24;No.109 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 高素芹;原建博;余沛;
为研究静压排桩贯入对周边土体产生的挤土效应及受力特性,在研究了排桩贯入对埋地管道产生的应力及位移的基础上,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防挤槽和应力释放孔的排桩贯入对临近既有埋地管线的三维模型,通过有防挤槽、应力释放孔与无防挤槽、应力释放孔的管道相应截面上的应力及位移对比,采取不同孔径、不同孔间距、不同孔深,来研究应力释放孔的孔径、孔间距、孔深等因素在减小挤土效应效果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释放孔直径越大、孔越深、相邻两孔距离越近,减小桩体贯入对管道产生的应力和位移的幅度也越大;应力释放孔能否达到减小桩体贯入对管道产生应力的目的与相邻应力释放孔的距离有关,相邻两孔距离近时可以减小桩体贯入对管道产生的应力,而相邻两孔距离远时,反而增大桩体贯入对管道产生的应力。
2022年05期 v.24;No.109 10-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 周英男;
以节省物资成本支出、保证施工质量为目标,提出特大桥跨河连续梁施工的物资成本控制模型。根据特大桥跨河连续梁施工方案,构建基于BIM技术的特大桥跨河连续梁全寿命周期施工物资成本控制模型。在数据层建立物资成本数据库,模型层调用数据层的物资成本数据信息,构建特大桥跨河连续梁施工各专业BIM模型;功能层利用施工物资确定成本控制模型,获取施工成本最小化的物资分配结果;利用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成本控制模型,实现施工物资确定性成本控制;利用基于BIM的最后计划者体系控制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成本,将二者结合共同实现特大桥跨河连续梁施工的物资成本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节省7.5%的施工物资成本,施工效率提升3%,施工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2022年05期 v.24;No.109 15-1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 燕际军;张群;白晓明;
文章采用热模拟试验研究静态不同冷却速度对球磨机钢球用钢60Mn2Cr组织的影响,对加热到1 200℃的试样以0.5℃·S~(-1)、1℃·S~(-1)、2℃·S~(-1)、5℃·S~(-1)、10℃·S~(-1)、20℃·S~(-1)、30℃·S~(-1)、40℃·S~(-1)等8个不同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结果表明,不同的冷却速度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曲线,不同的变形量,得到不同形态的钢材组织。
2022年05期 v.24;No.109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 赵鲁东;
文章通过论述PLC可编程控制器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实例,重点介绍了PLC控制器在负压大布袋除尘器反吹风系统中的应用以及优化。文中阐述原有负压大布袋除尘器反吹风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对原有工程项目中的PLC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合理的配置、电气控制原理的设计、电器元件的选择,以及PLC系统中Step7软件的控制指令和控制模块的设计和编程,WINCC监控画面的设计和程序说明,科学地分析了PLC可编程控制器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特点,对PLC可编程控制器在生产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022年05期 v.24;No.109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刘志君;席文;
文章详细介绍了智能小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用多种传感技术设计了复杂条件下的环境探测与搜救机器人;采用红外技术实现小车自动避障功能;采用超声波技术实现测距的功能;使用蓝牙传感器实现无线遥控小车与上位机通信的功能;采用GPS技术对小车地理位置进行定位并在上位机显示,智能勘探车同时可以实现控制机械手臂清除障碍物的功能。
2022年05期 v.24;No.10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张琪;孔玉霞;韩新雨;潘星瑚;
随着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无人机的普及,免像控测图已成为当前数字测图的发展趋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本研究借助拓普康公司天狼星无人机航摄系统,突破传统的低空摄影测量方式,无需像片控制测量,直接实现内业数据自动化处理,缩短了作业生产周期,降低了作业成本,同时能够满足国家对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精度的基本要求。
2022年05期 v.24;No.109 28-2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卢仲铖;王宇;张佳悦;史琦宏;张宏达;
生姜是生活中家喻户晓常见常用的调味品,营养物质多且营养价值高,含有很多生物活性成分,如挥发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及黄酮类化合物等。生姜应用广泛,有抗氧化、消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其中抑菌作用是生姜的重要价值之一。文章主要研究生姜中黄酮、姜油、姜辣素等有效成分粗提取的方法和生姜中黄酮、姜油、姜辣素等有效成分对几种常见微生物的生长抑制作用,为今后开发天然抑菌剂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生姜的利用价值。
2022年05期 v.24;No.109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 黄会男;周培林;袁志华;商俊娟;刘晓潺;肖亚涛;丁攀;
文章分析了“理论力学”课程传统授课模式下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理论性强、课时少、内容多、乏味枯燥等问题,提出“理论力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利用超星学习通和大学生慕课平台自主观看视频提前预习,进行网上提交作业以及生生互评,实现自主学习。同时线下的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保证师生间的学术交流,从而提高“理论力学”课程的综合教学质量,培养本科生工程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2年05期 v.24;No.109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刘丽华;
虚拟教研室是跨学科、跨校际甚至跨国际的教研工作者为解决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共性、前瞻性问题,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组成的教学研究团队。依托虚拟教研室,文章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进行了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手段,从而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2年05期 v.24;No.10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 王冰;郭黎岩;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扩招,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急剧增加,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及其就业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缺乏全程动态化指导,“重知识轻能力”的现实状况以及与市场需求匹配度较低的切实问题,创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三阶”模式、职业生涯践行“三习”模式、职业生涯胜任“三级”模式为强大支撑的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三维”培养体系,对于完善高等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研究生职业发展诉求,提升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022年05期 v.24;No.109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 赵琴霞;
实践教学在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成果导向教育(OBE)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同样对测绘工程实践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测绘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立“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目标,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建立实践教学评价反馈机制的实践教学实施路径。
2022年05期 v.24;No.10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 贾莉娜;
文章以“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探索了高等教育工科专业通过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途径、方法。结合课程内容,确立了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设计了典型的课程思政案例,通过融合法、课堂翻转、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旨在为国家培养有责任、有担当、具有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仪器仪表类专业人才,落实专业课的育人目标。
2022年05期 v.24;No.109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 冷静;
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的研究成果对于档案学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等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方面成果,从发表论文的数量、主题和机构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新技术应用、弱势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思政等方面提出加强档案学专业课程研究的建议。
2022年05期 v.24;No.109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 吴宾凤;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能深度挖掘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文章运用案例研究法将《大学英语》教材课文内容进行分类,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育人模块,让学生拓展观看并讨论相关模块主题的中外优秀影视作品。实践证明,以优秀影视作品为切入点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进行情感教育、道德教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引领。
2022年05期 v.24;No.109 66-6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 姚冬玉;
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在高校之间课程共享、学分互认,有效地解决了高校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更大满足,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高校间的交流合作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辽宁科技学院广告学专业选用沈阳师范大学“传播学概论”在线课程,并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丰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采用基于SPOC和BOPPPS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跨校修读教学模式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问题,文章尝试提出应对措施。
2022年05期 v.24;No.109 69-7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 赵真华;
文章以巴基斯坦木尔坦伊斯兰学院汉语班的巴基斯坦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来研究学习者习得汉语语音的偏误表现和发生原因。受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在声母方面容易在塞音和塞擦音上出现偏误,而韵母中的单韵母ü容易发生偏误,i由于使用规则复杂是语音习得的难点,也易出现偏误。学习者在学习声调时,上声偏误的程度最大,调值与普通话标准差异明显。因此,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应针对这三方面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主动规避母语负迁移,降低英语对学习过程的介入,针对声、韵母及音调的学习难点,及时纠正偏误。
2022年05期 v.24;No.109 72-7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童曼霞;
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也发挥出了积极作用。相较于以往的工作模式,基于信息系统一体化支撑之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无论是在工作效率,还是工作质量上都出现有质的突破,推动了高校教学模式的革新,提升了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在高校教学管理的具体应用中,一方面应当要精准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还应当要提升重视程度,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搭建合理化评价机制,让信息系统一体化的作用最大化。
2022年05期 v.24;No.109 74-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