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工程技术研究

  • 质量偏心对风机行星轮响应影响分析

    张磊;王仲;谷泉;赵新光;姜娇;

    针对风力发电机齿轮箱中的行星传动系统,在考虑啮合误差与质量偏心的前提下,建立了18自由度的动力学微分方程。使用Runge-Kutta算法,计算各个构件在变载荷下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偏心时的动力学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时变载荷主要影响行星架、行星轮以及太阳轮的扭转振动;对于平移振动,由于时变载荷、质量偏心等因素的影响,啮合频率处存在明显的边频带;对于1.5 MW风力发电机齿轮箱行星传动系统,额定工况下行星架、行星轮与太阳轮的质量偏心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较小。

    2022年06期 v.24;No.110 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 基于GPS/BDS伪距多普勒观测值的导航定位算法研究

    范海英;

    GPS和BDS组合定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研究。然而,该组合定位技术在获取高精度的导航定位结果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对现有的GPS/BDS伪距多普勒观测值的导航定位算法进行详细梳理,从双系统两类观测值的模型建立、实时动态误差探测和自适应滤波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其次,针对现有的GPS/BDS导航定位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GPS/BDS伪距多普勒观测值的抗差自适应定位算法;最后,为了测试该定位算法的精度,设计了不同路段和不同场景的车载动态实验。

    2022年06期 v.24;No.11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 面向路面裂缝识别的深度语义分割方法

    肖义;孔玉霞;兰俊;韩新雨;王琪;潘星瑚;

    裂缝是路面缺陷类型之一,会影响道路的安全和质量,因此识别此类缺陷是公路养护的重要一环。而现在养护信息的获取方式主要靠车载移动设备采集,针对其获取的数据具有场景复杂性、提取裂缝需要具有实时性的特点,采用基于pytorch+deeplabV3+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对Crack500数据集进行格式标准化,再进行训练,可以在道路上得到一个很好的裂缝提取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自动化地在像素级标出裂缝的位置,还可以标注出裂缝的形态,同时可以满足公路裂缝采集车对裂缝的提取要求,为公路养护提供一定支撑和参考价值。

    2022年06期 v.24;No.110 9-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 基于改进遥感技术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探研究

    王永亮;

    当前矿产资源勘探方法无法精确处理光谱数据,波段值容易出现0值状态,蚀变信息检测能力较差,无法实现精准储量测量。为此,提出基于改进遥感技术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探研究。利用地区土壤湿度、建筑指数、植被覆盖率、裸土指数四个生态指标建立矿产信息融合模型,完成信息融合。通过数据导入、空中三角测量、生成数字产品、设置采样点密度实现矿产资源储量勘探。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能够在矿区远景分布图中寻找探测区域,得到遥感蚀变分布状态,保证勘探精度达到98%以上,具有很好的勘探能力。

    2022年06期 v.24;No.11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软件对比分析

    张雪冰;韦璐;郑湘辉;周杨;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已在各领域广泛应用,选择一款合适的三维建模软件至关重要。文章以安徽建筑大学校园一角作为实验区域,通过使用大疆智图、ContextCapture、Agisoft Metashape和Pix4D Mapper四款建模软件对实验区域进行三维建模,并比较和分析建模时间复杂度和建模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大疆智图因建模耗时短和建模效果好可以被优先选择。

    2022年06期 v.24;No.110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 改进强化学习算法在AGV路径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韩召;韩宏飞;于会敏;王延忠;

    物流AGV小车的路径规划问题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传统的强化学习的Q-learning路径规划算法为了平衡探索与利用问题,在智能体的动作选择策略中引入一个探索因子的概率值ε,由于每次都选择最大的Q值函数的状态-动作对,这导致整个过程的收敛速度放慢且结果不稳定。为了解决探索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调整探索因子ε策略,即在强化学习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探索因子ε值。通过仿真实验及实物实验后,证明了改进后的强化学习算法的收敛速度较快且收敛结果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

    2022年06期 v.24;No.110 22-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 基于立创EDA的场效应管性能分析及应用

    周云艳;赵年顺;孙太明;李铮;

    场效应管以其优异的性能在电子电路中逐渐取代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立创EDA软件分析了场效应管的性能及其应用电路。首先基于直流扫描功能仿真获得了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然后构建了场效应管的共源放大电路,仿真的静态工作点以及动态波形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最后仿真分析了场效应管反相器,电路运行结果显示输出输入波形呈反相关系,通过电压传输特性确定了反相器的阈值电压。立创EDA软件的应用使场效应管的分析设计更方便。

    2022年06期 v.24;No.110 26-2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基于STM32多点无线通信的水源井遥控系统设计

    马和平;王政;

    随着4G移动通信的普及,5G移动通信的来临,无线通信在水厂远程汲水遥控中广泛应用,但在基站信号覆盖较差的野外或草原等地域应用受到限制。以STM32为控制器,将NB-IoT与LoRa两种无线通信方式相结合,水厂通过上位机控制水源井水泵启停,监测水源井的出水压力和流量,水泵的三相电压、电流及有功功率。通过硬件及程序的设计提高了无线数据传输质量,降低了水源井遥控系统故障率。

    2022年06期 v.24;No.110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 浅析面向网络空间安全的流量异常检测技术

    田鹤;王彦超;孟宪伟;费如纯;高艳;

    现如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应用不断扩展,网络空间应运而生。网络传输业务流量日趋增加,各种攻击事件和网络异常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地监测网络异常行为和网络异常流量是当前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严峻问题。文章从网络流量异常检测建模方法和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来解析常用的异常检测技术,讨论目前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技术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异常检测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2022年06期 v.24;No.110 34-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凝胶贴膏中挥发性成分的“逆向工程”分析

    尚海巍;

    目的:建立得百安、泽普思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中挥发性成分(薄荷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逆向工程”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DB-5毛细管柱(50 m×320μm×0.52μm),柱温为程序升温,以FID为检测器。结果:薄荷醇在0.01 mg·mL~(-1)~0.08 mg·mL~(-1)(r=0.999)、肉豆蔻酸异丙酯在0.02 mg·mL~(-1)~0.2 mg·mL~(-1)(r=0.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得百安和泽普思两种市售制剂中薄荷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的含量分别是15.57 mg/贴~18.27 mg/贴、33.60 mg/贴~42.70 mg/贴,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所建立的挥发性成分(薄荷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操作方便,适用于测定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中薄荷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的含量。

    2022年06期 v.24;No.11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教育转型与产教融合研究

  • 共建新型智库: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阶”探索——以H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改革为例

    郭宏斌;

    借助地方资源创设知识应用和转化的场景,与政府合作共建互嵌程度更高的新型智库,对地方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提质增效作用,是推进文科专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文章以H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改革的历程作为研究个案,对其存在的困境及已有的改革举措成效进行了剖析,认为精准的智库定位与服务面向、合理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知行合一的咨政与实践能力以及凸显专业教学的反哺训练能够形成以学致用,以用促学的多方协同格局,缩短知识转化的周期。共建新型智库的尝试对于增强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的能力水平,促进相关应用型专业的内涵型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22年06期 v.24;No.11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 基于SPOC探索双模式教学在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研究

    张丹凤;刘通;吴丽红;安长伟;杨芳;王特;

    文章针对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尝试推行基于SPOC“线上+线下”双模式教学,提出在实际教学中从“教师团队建设—教学方式构建—SPOC双模式运行—教学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实施,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寻找适合SPOC双模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试验班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反馈数据,对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双模式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证明,这种双模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很好地推动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2年06期 v.24;No.11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 工程认证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李璐;杨婉霞;胡冰;辛尚龙;杨智凯;

    在工程认证背景下为了提升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文章采用理论梳理、对比分析及案例研究等方法,研究了工程认证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应有的发展方向、现存问题及有效策略。结果显示,高校及教师应重视工程认证理念对课程教学的引领作用,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导向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结合课程教学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以为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参考,助力高校在工程认证背景下全方位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

    2022年06期 v.24;No.110 49-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 师生型科研团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改革研究

    王喜刚;刘峰;田继龙;高健;邢洋;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普通院校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以辽宁科技学院土木类专业为例,通过构建师生型科研团队的途径,教师结合理论课程布置科研实验内容,把教学内容与科研项目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立“壹克拉”岩土科研小组,共有22名学生参加,发现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路基路面等理论课程的认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2年06期 v.24;No.11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 新形势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柳艳;齐秀彪;李波;闫宝森;刘朝红;刘显玉;

    随着汽车行业新能源和智能技术变革的不断深入,汽车后市场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根据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与研究,既是专业长足发展的基石,也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现状,阐述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新工科建设及应用型本科培养要求,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和理论支持。

    2022年06期 v.24;No.110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教育教学

  •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李双奇;徐惠娟;潘宁宁;王强;鄢景森;

    课程思政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论述了“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构建、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教学方式的改革和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创新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化工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新思路。

    2022年06期 v.24;No.11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材控专业“专业基础实验2”课程为例

    朱万军;刘冰;曹艺;

    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辽宁科技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文章以“专业基础实验2”课程为例,从课程的教学目标、线上教学平台建设、线上线下的教学实施、实施效果分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该模式较好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2年06期 v.24;No.11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研究

    郭建烨;侯宁;于超;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在我国推进比较迅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论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对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实施过程和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进而在教学中更加充分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2022年06期 v.24;No.11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秀芳;蔡其伦;

    文章解读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高校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三个维度的内容,并详细论述了高校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在高校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中,构建三维体系,融入多维互动教学元素,建构任务型教学内容,加强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的互动,既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提升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学习需求,也能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022年06期 v.24;No.11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应用型高校加强课程过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以辽宁理工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为例

    万金平;

    应用型高校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目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考试方法改革应从加强课程过程考核着手,增加过程考核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权重,设置多样化的考核项目,改革考核评价标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2022年06期 v.24;No.110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管理研究

  •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孙淑军;傅书勇;

    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分析了解到辽宁省本溪药都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增长缓慢,产业转型遇到瓶颈、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功能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以人力资本理论为视角,同时借鉴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解决对策,即利用经济杠杆吸引中药、化学仿制药和生物制药等产业的高端科研人员,逐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才能够促进园区产业的快速发展。

    2022年06期 v.24;No.110 74-7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 本溪水洞智慧景区游客特征与满意度分析

    孙建竹;

    作为旅游景区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景区范围内的旅游服务体验直接影响着游客满意度,也就直接影响智慧旅游景区的发展,甚至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本溪水洞智慧景区的游客情况进行调查,通过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了解了游客的基本特征和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情况,针对不同服务项目,游客们的满意程度不同。也反映了景区现在的一些优势之处和一些需要智慧景区改进的地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改进策略,为智慧景区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

    2022年06期 v.24;No.110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兰世惠;

    新乡贤是新时代推进“多治”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由于目前我国乡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转变、城乡发展不平衡、制度不健全、多元共治思维缺乏,导致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面临诸多瓶颈。文章拟从环境建设、制度设计、新乡贤自身建设等方面探究破解之策。

    2022年06期 v.24;No.11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 优质均衡阶段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

    徐涛;朱海雪;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投入、过程和产出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以及31个具体指标项目构成,并通过德尔菲专家打分法对指标项目权重赋分,引入泰尔指数对城乡义务教育差异各指标进行测算,结合泰尔指数与各指标权重的加权综合,评估新阶段区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

    2022年06期 v.24;No.110 84-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辽宁地方特产推广策略研究

    刘平平;

    在移动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网络购买、网络销售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买卖形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要分析辽宁地方特色产品现状,构建适合的营销推广策略。文章通过分析问题、总结原因、找出方法,以此来提升地方特产的销售效果。

    2022年06期 v.24;No.110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指数测度研究

    方婷婷;

    为了准确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构建了财务管理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和加权合成法测度综合指数的原理和实现步骤。选取2016-2020年500家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章给出的方法测度500家样本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呈现多变特性,500家样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综合指数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2022年06期 v.24;No.110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思想政治教育

  • 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的探索实践

    任丽华;罗景泉;刘琴琴;

    汕尾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文章通过高职院校依托汕尾红色文化优势,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的总结,对高职院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展开思考,提出项目驱动、内外联动、传播推动、创新带动的红色文化育人策略,并强调高职院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要目标明确、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2022年06期 v.24;No.110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 东北抗联精神视域下“美育+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赵宏;唐羽;王龙;孙凌云;翟晓剑;

    美育重在立德,是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以辽宁科技学院美育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把东北抗联精神作为高校美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辽宁科技学院红色文化优势,深挖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美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针对美育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从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构建“抗联文化圈”,深挖美育课程思政资源、组建团队、拓展育人手段、践行社会实践、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探讨高校美育课程思政的路径,旨在达到美育课程思政的最佳效果,践行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2022年06期 v.24;No.110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 抗疫精神视域下时代新人塑造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荣晓彤;

    抗疫精神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也是塑造时代新人的重要精神食粮。文章首先分析了抗疫精神与时代新人培育的互动逻辑;其次,从强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五个角度阐述了以抗疫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价值意蕴;再次,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五个层面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旨在引领青年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2年06期 v.24;No.110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