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工程技术研究

  • 稀土La对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Ferrium S53中夹杂物的影响

    张慧书;李吉航;战东平;余珊;岳莹莹;

    Ferrium S53钢是一种具有卓越性能的第三代超高强度不锈钢。文章针对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的添加稀土La的Ferrium S53钢,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稀土La对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中夹杂物种类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La稀土后,钢中硫和全氧质量分数均降低了0.000 5%,降低率分别达到了29.4%和35.7%。钢中97%以上的夹杂物尺寸小于5 m, 80.5%的夹杂物为LaAlO_3和LaAlO_3-La_2O_2S复合夹杂物,还存在少量Al_2O_3和MgO-Al_2O_3夹杂物。但钢中大尺寸夹杂物增多、平均直径变大,夹杂物的平均直径由不加La的1.35 m增加到1.72 m,夹杂物的体积分数由0.29%增加到0.49%。

    2023年02期 v.25;No.112 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北营炼铁总厂新1#高炉冷却壁在线更换实践

    姜兴奎;周江;贺壮;赵伟;

    高炉冷却壁作为高炉本体的重要设备,北营炼铁总厂新1#高炉9段冷却壁壁体磨损需更换,本次施工采取在线更换新工艺,施工人员无需进入炉内,料线控制在所需更换冷却壁的下一段下沿,工期短、开炉成本低、炉缸耐材得到了有效保护。

    2023年02期 v.25;No.112 5-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农耕酵素堆肥进程中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研究

    张丽君;邓恵静;杨乾坤;杨正芳;

    农耕酵素堆肥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佳途径,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决定堆肥的品质及腐熟速度。本项目主要研究在农耕酵素堆肥进程中,添加不同发酵菌剂,观测堆肥中细菌、霉菌、放线菌等主要微生物,伴随温度、pH、电导率等诸多因素变化,各大类微生物的数量及各菌群丰富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菌剂添加能增加主发酵期堆肥菌体的数量,能加速升温腐熟进程;细菌、放线菌数量变化趋势是增加-减少-增加,而霉菌是增加-减少,菌落丰富度呈现先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主发酵期处理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从效率、经济方面综合看,BCD组优于BCL组和BCZ组,但到腐熟后期,BC组和CK组差异不显著,G~-致病菌被灭杀。

    2023年02期 v.25;No.112 8-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辽细辛挥发油提取方法对比及其定性分析

    刘禹彤;鄢景森;王鑫;赵芯艺;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对本溪桓仁县的辽细辛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气质联用(GC-MS)分析对所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性状、收率和成分略有差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辽细辛挥发油为黄绿色,收率为2.2%,共鉴定出15种成分。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的辽细辛挥发油为黄色,收率为2.8%,共鉴定出13种成分。两种方法提取的共有化学成分有甲基丁香酚、黄樟醚、肉桂醛、3,4,5-三甲氧基甲苯、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肉豆蔻醚、正十五烷、3,4-(亚甲基二氧)苯丙酮、卡枯醇等9种成分。

    2023年02期 v.25;No.112 12-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双酚芴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李欣莹;鄂永胜;王强;黄雪燕;栾晓颖;马铄;马玉婧;

    以芴酮和苯酚为原料,采用自制的杂多酸11-钨钛合钛酸为催化剂,3-巯基丙酸为助催化剂,合成双酚芴。考察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双酚芴的纯度和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新催化剂催化效果好,产品质量好、产率高。把新合成的双酚芴代替双酚A用于聚碳酸酯的合成中,实验结果表明双酚芴可明显改善聚碳酸酯的耐热性能。

    2023年02期 v.25;No.112 15-1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用于创新实践的多功能桌面式回转表面加工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栾丛宇;郎庆阳;张兆刚;刘家铭;赵楚涵;刘嘉怡;刘伟佳;

    针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及创新实践科普活动的需求,设计了用于创新实践的多功能桌面式回转表面加工装置,可以作为创新实践加工设备使用,也可以作为研究平台。对装置整体进行了功能规划,对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设计。通过研究,装置方案设计合理,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023年02期 v.25;No.112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基于STM32L496的高精度电子测距测量系统设计

    张佑春;仲济艳;潘晓君;

    为了解决传统测距测量手段不精确、计算工作量大、测量数据存储不方便等问题,设计了STM32L496多功能测距离测量系统。该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了测距单元、通信单元、液晶显示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和主控芯片STM32L496单元。软件部分主要包括了总体软件架构设计、软件功能设计、软件流程设计和测距算法流程设计等。利用测量结果求平均值和算法拟合误差补偿与校正处理,对原型机系统数据进行测试与修正,测试结果满足测距测量预设性能指标。

    2023年02期 v.25;No.112 21-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单非门晶振振荡电路的起振分析和实现

    朱跃杰;潘巧智;冷婧超;王新宇;李亮亮;林晓婷;刘星烁;

    文章在负反馈理论的基础上,基于频域分析给出了单非门晶振电路起振的两个必要条件,说明了高频振荡电路不适用于低频振荡的原因。根据两个条件设计了通用型的高低频振荡电路,并通过实际电路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2023年02期 v.25;No.112 24-2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黑山铁矿露天转地下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研究

    王先锋;冯禹凡;宛井旭;

    矿井通风系统作为矿山重要系统之一,对保障矿山生产安全、提高工作面环境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针对黑山铁矿露天转地下矿井通风问题,提出两套通风系统方案,对两方案分别进行风网解算和风机选型,并从工程量、通风质量和经济性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案二工程量较小,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性强,可以保障该矿50万t/a生产能力的通风要求。

    2023年02期 v.25;No.112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基于FLUENT的地埋管出水温度影响因素研究

    潘欣;杨冰;

    研究地埋管出水温度对于减轻土壤冷热堆积现象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利用FLUENT、GAMBIT建立换热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以下结论:夏季工况循环介质的流速越大、循环介质进口温度越高会使出口水温度增加;夏季工况土壤和回填材料导热系数越高出口水温越低。冬季工况循环介质的流速越大出口水温度越低;冬季工况循环介质进口温度越高、土壤导热系数越大、回填材料导热系数越高会使出水温度升高。

    2023年02期 v.25;No.112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教育转型与产教融合研究

  • “新师范”背景下教师教育专业集群内涵建设探索与实践——以绥化学院为例

    周姊毓;王希海;郭高展;刘妍;田秋梅;刘静;侯雪娇;

    专业集群是“新师范”建设的重要载体。绥化学院创新了“五练一熟+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由通识教育、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大板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创设了“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氛围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了“专兼并重、结构合理、优势互补、重在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了“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校政校”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多元”的质量保障体系;打造了在“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学科群等方面的教师教育专业集群内涵建设。与此同时,学校实行专业集群管理委员会制度,明确管理委员会职能,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来保障教师教育专业集群内涵建设的顺利进行。

    2023年02期 v.25;No.112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李小龙;

    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会计理论与实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数字经济环境对会计带来的变革为研究背景,通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提出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建立数智化师资队伍,从而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本科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数字经济环境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2023年02期 v.25;No.112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基于“1+X”证书制度的档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李黔;

    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为档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设计“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X”标准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中,在实施过程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培训与竞赛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并提出制度、师资、教材、实践基地、产学合作项目上的保障措施。

    2023年02期 v.25;No.11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新时代大学生创业精神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张紫涵;董志贵;

    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接班人,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生创业精神是创业实践成功的关键,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重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聚焦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创业精神现状及成因,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优化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系统路径,探索大学生创业精神实践的全新模式。

    2023年02期 v.25;No.112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辽宁科技学院为例

    唐羽;

    “三全育人”是高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重要指向,立足学校现有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以制订改革目标任务、明确改革基本原则、落实改革重点任务为前提,深化落实“十大育人体系”主体责任与行动内容,完善保障机制,是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实践改革的内在要求与题中之义。

    2023年02期 v.25;No.112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与实践

    刘峰;董志贵;田继龙;邢洋;

    为了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途径,文章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为基础,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商业计划等理论知识融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指导学生解决行业痛点问题并取得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作为核心技术,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对该项目成果可以进行推广。

    2023年02期 v.25;No.112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教育教学研究

  • 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药物化学”课程为例

    姜春风;黄占波;郭永学;侯云雷;门金玉;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而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更是行业和企业的重要需求。文章以“药物化学”课程为例,结合其三大任务,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系统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以“课程思政”内容为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形成高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成果导向,多维度的教学评估与反馈,有效形成闭环,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023年02期 v.25;No.112 59-6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基于BOPPPS模型的“高级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吴丽娟;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工作,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切入点,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将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高质量融合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基于BOPPPS模型理论的引入、学习目标、课前摸底、参与式学习、课后测验、总结六个环节探索“高级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项目导向教学(PBL)+团队学习(TBL)的教学活动,收集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完成形成性评价。

    2023年02期 v.25;No.112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基于OBE理念的“概论”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孙多玲;

    通过梳理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OBE理念为指引的“概论”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首先,要遵循成果导向的设计理念;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环节;再次,要始终坚持教学内容为主、信息技术为辅;最后,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概论”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效性。

    2023年02期 v.25;No.112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东北抗联主题油画创作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略

    孙巍;

    辽宁科技学院绘画专业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将“东北抗联精神育人”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通过东北抗联主题油画创作等课程思政实现抗联精神育人与专业技能育人的协同效应,培养学生“大美术”情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家国情怀。文章以东北抗联主题油画创作课程为例,采取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大纲、发挥导师工作室引领作用、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创新课程思政形式等一系列举措并获得良好效果,期望对高校绘画专业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有一些启发。

    2023年02期 v.25;No.112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王淳;张瑞瑛;

    为完善课程思政一体化机制建设,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实现。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三个方面实施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一体化整合。实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思政教学实施参与,拓宽立德树人平台和载体的应用渠道,灵活考核评价及反馈体系,促进教学改革的闭环形成。

    2023年02期 v.25;No.112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管理与艺术设计研究

  • 体验旅游视角下辽宁抗联密营红色旅游的创新开发研究

    陆慧;

    随着红色旅游的迅猛发展,其旅游形式也日益创新,而体验旅游的不断成熟,为红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辽宁抗联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以密营为代表的遗址遗迹众多,将抗联红色文化以体验旅游的形式,同时融合地域文化展现给游客,建设抗联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并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辅助开发,创意设计相关旅游产品等,可以让游客在虚拟与现实情境中体验抗联战士的艰苦生活,感悟其不畏艰辛、勇赴国难的忠贞报国精神,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打造辽宁抗联红色旅游品牌,促进地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年02期 v.25;No.11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生态立市背景下东北抗联遗址遗迹规范保护研究

    刘忠勋;

    东北抗日联军红色遗址遗迹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和革命精神的历史呈现,记录着中华民族为打败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进行不屈斗争的历史,昭示着我们党优良的革命传统,更是在新时代生态立市建设取得新发展的重要资源。东北抗联遗址遗迹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见证,作为重要载体,它能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凝聚爱国力量,不断升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滋养和精神动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长久做好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而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东北抗联遗址遗迹,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基石。

    2023年02期 v.25;No.112 80-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报发展的SWOT分析——以辽宁高校学报为例

    张晶;许伟丽;张磊;

    文章通过文献查找和问卷调查对辽宁高校61家学报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利用SWOT模型深入剖析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报发展的外部机遇和威胁,以及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提出高校学报应强化内容质量、依托学科优势、优化平台建设、扩大学报传播力、培养全媒体编辑人才等对策,探索出高校学报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3年02期 v.25;No.112 83-8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视觉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应用的初探

    张德宇;庄奎龙;

    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所以视觉元素是旅游纪念品品牌竞争的重要手段。图形、色彩、文字都属于视觉元素的一部分,在旅游纪念品竞争激烈的今天,视觉元素应用对旅游纪念品的形象、宣传和销售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能否引起人们对旅游纪念品的兴趣和购买欲望,绝大部分取决于视觉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2023年02期 v.25;No.112 86-8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城市公园铺装材质研究

    朱思蒙;王锐;武庆;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不断地进步,城市公园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公园设计中铺装材质逐渐重视起来。城市公园中的铺装材质设计除了实用以外还需具有艺术性。随着人们审美品质的提升,城市公园设计不仅要在布局和造型上下功夫,在铺装材质的类型方面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主要以城市公园为切入点,对铺装材料类型进行研究,介绍城市公园铺装材质的类型,从功能、材料等方面探讨城市公园铺装材质的设计原则,指出城市公园铺装材质要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使铺装材料类型和选择搭配更能与周围环境融合,最终创造出以人为本、人地和谐,具有艺术性的城市公园。

    2023年02期 v.25;No.112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室内环境空间适老化与智能化布局

    陈穆;

    为打造居家养老环境缓解社会老年群体养老压力,基于环境监测与人体监测系统实现室内空间适老化与智能化布局。基于绿色环境标准设计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实时采集细颗粒物、甲醛、VOCs信息自动调节室内环境,在手机APP界面基于协同过滤算法向用户推荐感兴趣养生资讯。人体穿戴式健康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加速度与倾角信号,识别人体摔倒行为特征,向监护人发送摔倒警报信息;动态获取的体温、心率、血氧、气压等健康数据将经过加密处理上传至云服务器,保证数据传输畅通性与安全性。测试结果显示,该布局方案可快速降低室内甲醛和VOCs含量,准确识别出人体摔倒行为,环境监测与健康监测的可靠性强,适老化与智能化效果突出。

    2023年02期 v.25;No.112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浅析新时代抗联精神助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薛忠祥;

    围绕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这一问题,现阶段大部分是通过新媒体等载体、课程思政等形式上的改革进行的。也有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在内容上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以新时代抗联精神助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可借鉴途径很少。以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和网络思政教育分别与新时代抗联精神相融合,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途径,还密切联系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际。在此途径下,不仅从内容上践行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还能与新媒体等形式上的改革相融合。此途径表明,新时代抗联精神有效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2023年02期 v.25;No.112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学生“慢就业”成因及对策分析

    郭平;

    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研究探讨高职院校“慢就业”的现象和成因,对化解高职学生“慢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观点,文章从“企、校、家”三方进行调研,通过调查问卷、个人访谈等形式,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就业指导与就业需求以及家庭观念灌输与社会价值需求这几对供需关系的匹配程度中全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慢就业”产生的原因,并从政府要加强服务、企业要主动承担、高职院校要积极求变、家庭要转变观念和个人要积极应对五个方面提出了化解“慢就业”难题的对策。

    2023年02期 v.25;No.112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