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显智;李卫民;
文章以WP10.5H发动机为例,通过分析论证确定了大功率、高爆压汽车发动机密封垫设计方法,提出了提高汽车发动机气缸垫密封性能的解决方案。基于正/逆向混合建模技术,完成了缸盖和缸体的实体模型重构,根据缸盖和缸体接触面的结构特征和性能参数,确定了气缸垫的整体布局、层和材料,进而对气缸垫进行初步设计。基于多目标优化设计技术对气缸垫结构尺寸进行优化,确定了密封垫的结构,并通过疲劳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
2025年02期 v.27;No.124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 谢志刚;费朝阳;周勃;张月怡;俞方艾;
针对传统建筑能源运维的系统复杂、设备多样、依赖人工、缺乏信息化管理等实际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BIM的建筑能源系统云平台架构,以沈阳市某商业建筑能源系统为例,分析建筑能源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确定了云服务类型,并采用Autodesk Revit构建了建筑能源系统BIM,开发了BIM平台,实现了数据存储和信息交互等功能,为设备健康状态智能感知、运行、维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2025年02期 v.27;No.124 6-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胡亭剑;孟强;胥景楠;
纯电动汽车在整车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研发过程中,电机端产生的电磁噪声较为明显,对整车NVH及人们身心体验产生较大影响。针对某纯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电机啸叫噪声的问题,通过对电动汽车加速和稳速工况测试及理论分析确定为电机48阶噪声较为突出。文章利用Maxwell软件仿真得出电机稳速工况下的径向电磁力施加在电机定子上,并对电机壳体做谐响应分析,最后建立声场模型仿真,得出永磁同步电机产生的辐射噪声通过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文章为提前获得电机NVH性能提供了便捷,为后续电机NVH开发提供了思路。
2025年02期 v.27;No.124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8K] - 刘宁;李梓煊;张晓蕊;罗跃纲;
文章研究了滚动轴承-转子系统裂纹损伤故障所引起的非线性振动问题。采用余弦呼吸裂纹函数来模拟裂纹的呼吸效应,推导了裂纹单元时变刚度矩阵,利用赫兹接触理论构建了滚动轴承非线性力模型,基于转子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滚动轴承-裂纹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Newmark-β数值积分法对微分方程求解,研究了裂纹损伤程度和轴承间隙对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裂纹损伤故障的滚动轴承-转子系统随着裂纹损伤深度的增加,系统一阶临界转速逐渐降低,三维频谱图上出现2、3、4倍频等高倍频成分,系统在1/n(n=2,3,4)倍临界转速处做拟周期运动,对应的2、3、4倍频在这些转速处出现峰值,产生亚临界超谐共振现象。稳速时在亚临界转速区域,随着轴承间隙的增大会放大主轴裂纹损伤故障对系统的影响,系统振幅增大,拟周期特性变强。而在超一阶临界转速区域,随着轴承间隙的增大会减小系统工频、倍频的振幅。
2025年02期 v.27;No.124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7K] - 王胤龙;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离心压缩机不平衡问题通过现场动平衡得以解决,现场动平衡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离心压缩机转子属于高速柔性转子,动压滑动轴承支撑,利用膜片或膜盘联轴器柔性连接,因此现场动平衡与普通刚性转子或低速柔性转子有所不同。离心压缩机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现场动平衡时也有诸多事项需要注意。文章结合近百次离心压缩机现场动平衡的实践经验,对离心压缩机现场动平衡的实施情况、发挥的作用、若干关键技术、出现问题如何应对、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希望对故障诊断工程师或设备管理人员有所借鉴或帮助。
2025年02期 v.27;No.124 23-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蒋卓亚;陈长征;
传统的基于有限元的建模和计算方法在中高频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不精确,因此,整流罩在中高频条件下结构振动、声辐射以及声振耦合等问题,可以用统计能量分析(SEA)方法和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FE-SEA)法进行分析。通过ESI VA ONE软件建立整流罩的结构FE模型以及划分内部声腔子系统,分析不同子系统在声振条件下内部声压级的大小。仿真结果表明在声振耦合条件下,整流罩的声腔子系统在不同的部位声压级大小不同,以及声压级大小随频率变化。
2025年02期 v.27;No.12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谢凌云;战东平;林元琨;王鹏展;伍博文;
转炉炼钢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炼钢方法,转炉炼钢终点的确定是转炉流程的重中之重,而钢水温度则是确定转炉炼钢终点的关键指标。然而转炉过程十分复杂,同时物化机理难以被准确分析,需要结合人工智能工具提升终点预报的准确性。BP神经网络是一种十分基础且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文章采用三种BP神经网络结构(Feed-Forward BP、Cascade-Forward BP、Elman)对转炉过程进行建模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种BP神经网络保持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其中Feed-Forward BP神经网络的准确率最高且误差最小,其预测转炉炼钢终点温度的结果在误差±15 oC范围内,命中率为89.22%,相较于常规机理模型有很大提升。
2025年02期 v.27;No.12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齐桂震;赵苗苗;曹艺;朱万军;
文章通过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深冷轧304不锈钢等温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以及硬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深冷轧实验钢在700℃等温退火过程中,马氏体相以扩散形式向奥氏体相转变,实验钢在700°C保温20~120 min时,制备得到的试样平均晶粒尺寸约为0.336~1.12μm。深冷轧实验钢在800℃和900℃等温退火过程中,马氏体相以切变形式向奥氏体相转变,在800°C保温2~10 min时,晶粒尺寸约为0.348~3.58μm;在900°C保温1~10 min时,晶粒尺寸约为0.365~9.83μm。等温退火过程中,试样的硬度值呈现先急剧降低后缓慢降低的趋势。800℃和900℃等温退火试样硬度值随保温时间的进一步延长,硬度逐渐下降至稳定。
2025年02期 v.27;No.124 37-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3K] - 吕光哲;石为喜;李贵茂;于永伟;王蕾;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高镍低钴氧化物LiNi_(0.9+y)Co_(0.03-y)Mn_(0.05)Al_(0.02)O_2(y=0,0.01,0.02,0.03)正极材料并对先驱体及正极材料的形貌、晶化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Co相对含量的变化对先驱体及正极材料的形貌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Ni含量的提高有利于NCMA粉体的结晶和层状结构的发育。充放电容量随Ni含量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在Ni含量为0.92时获得了最高的初始放电容量。同时,循环稳定性也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i含量为0.92时容量保持率最高,循环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
2025年02期 v.27;No.124 41-4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谷崇林;刘志君;
路径规划一直是机器人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快速搜索随机树(RRT)算法随机性强,生成的路径节点冗余,且存在路径长和搜索效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节点连线的启发式搜索节点的改进RRT算法,并采用三次B样条插值曲线对生成的路径进行平滑处理。仿真实验采用MATLAB软件进行验证,通过实验分析改进后的算法相比于传统RRT算法可有效解决随机性差、搜索效率低的问题。改进后的RRT算法可以有效改良最优路径,减少节点冗余和提升路径光滑度,从而提高了路径规划的效率。
2025年02期 v.27;No.12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