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工程技术研究

  • 加热炉炉前控制系统设计

    王义洋;

    文章基于西门子S7-1500PLC完成加热炉炉前控制系统的设计。系统由一个主控制器CPU1516-3PN/DP、三个ET-200MP从站、一个操作员站,以及交换机XC206组成。主控制器对三个从站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后,控制现场设备的运行。主控制器与从站、辊道变频器间使用PROFINET,并通过PROFIBUS通讯读取钢坯重量,使用XC206交换机与操作员站、加热炉控制系统组成环网。整个系统实现了对上料辊道、称重辊道、入炉辊道、冷坯上料台架等设备控制。本设计使用博途软件进行硬件组态、编程与调试,使用WINCC绘制的画面完成操作员与主控制器的信息交互。

    2023年03期 v.25;No.11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高低温性能研究

    叶霁萱;曲涛;赵宇锋;申梓傲;李业宜;马乾皓;王佳俊;

    LiFePO_4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理论容量为170 mAh/g,它具有价廉、环境友好、热稳定性好等优点。文章以蔗糖为碳源,以碳包覆的方式制备了LiFePO_4正极材料,深入研究了包覆材料在零下20℃至零上80℃的电化学性能,包覆碳的目的在于改善LiFePO_4的导电率。结果表明,LiFePO_4在高温时的电化学性能优异,而在低温时的电化学性能较差。

    2023年03期 v.25;No.113 6-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BD/GPS卫星钟差短期预报模型分析

    王旭;

    采用GNSS数据中心提供GPS/BDS钟差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对二次多项式模型(the Quadratic PolynoMial (QP) model)、灰色模型(the Gray system Model (GM (1,1))、时间序列模型(the ARIMA time series model)、卡尔曼滤波模型(KF)、小波神经网络模型(Wavelet Neural Network (WNN))五种模型钟差短期预报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各模型预报钟差的优点与不足。

    2023年03期 v.25;No.113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大跨度曲线连续梁桥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刘德林;

    针对桥梁工程施工中跨越现有陆地交通道路与既有线路的相互干扰问题,提出了把连续梁转体施工方法应用到跨陆地交通道路和既有线路的桥梁施工技术中,保证了将桥梁结构置于障碍物外或靠近地面的障碍物上,从而降低了施工安全性风险和桥梁施工难度,节省了施工成本。文章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桥梁转动体系施工技术,总结与探讨大跨度连续梁桥转体施工原理和施工方法,提出了大跨度曲线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与称重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以后类似桥梁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2023年03期 v.25;No.113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受力性能研究综述

    朱瑞雪;杨帆;于万波;张童;

    煤矸石是洗煤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体废料,在我国堆放量大、占地面广,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会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煤矸石替代骨料配制混凝土,不仅可以降低煤矸石储量,同样可以减少天然集料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煤矸石混凝土与钢材的结合,使结构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的优点更加突出。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对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的受力性能进行综述,详细阐述煤矸石对混凝土承载力的影响及低温环境下钢管混凝土受力性能的研究现状,并对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023年03期 v.25;No.113 20-2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多传感器的码垛机器人生产线设计

    冯暖;李碧萱;

    针对我校新松机器人产业学院的码垛机器人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设计了一种基于西门子S7-1200 PLC为主控,采用多种传感器的码垛机器人生产线来进行盒装冷冻生鲜的自动分类传送、分拣和码垛的系统。采用无动力滚筒输送机进行物料传送,应用红外物位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实现码垛机器人将逐个传送过来的物料进行全程自动堆垛入库。

    2023年03期 v.25;No.113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机器人目标捕获的轨迹规划与控制研究

    易茗山;郭海丰;李嘉楠;

    随着人类空间探索活动的不断深入,空间机器人服务技术在保证卫星和空间站可靠高效运行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目标捕获包括捕获前的轨迹规划、接近待捕获目标、捕获和控制目标四个过程。基于此,文章对空间机器人目标捕获的轨迹规划与控制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基于摩擦消除理论分析了空间机器人的抓取机理;其次,为更准确地规划目标捕获路径,文章提出了一种匀速模型状态下的目标运动预测算法来设计机器人手臂关节空间的阻抗控制;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文章提出的轨迹规划方法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目标捕获过程中,姿态控制系统的X轴、Y轴和Z轴的最大跟踪误差分别为0.003 m、0.002 m和0.004 m。另外,虽然目标处于高速运动,且运动方向变化频繁,但机器人手臂末端对目标的跟踪精度仍然很好,表明本研究方法实现机器人目标捕获的有效性。

    2023年03期 v.25;No.11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

    谢明博;李润生;金琦;韩朋钰;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障智能电网的可靠、安全、智能、经济与环保地运行,需要对智能变电站的智能监控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设计。针对变电站监控的需求,文章利用组态王6.55设计整个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监控目标和网络结构,建立一个完整的监控平台,并进行系统参数的设置,完成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

    2023年03期 v.25;No.11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巡逻车的设计与实现

    杨正云;刘丽华;金小莉;薛天依;耿佩瑶;周云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巡逻车利用Wi-Fi、蓝牙、传感器技术,对消防巡逻车实现红外循迹模式、红外避障模式自动驾驶、超声波云台舵机避障模式辅助驾驶、红外遥控驾驶、紧急警报灭火等功能的设计及手机端控制消防车的不同方向形式和车辆实时画面显示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消防总体水平,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023年03期 v.25;No.113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基于3D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镜的设计与实现

    黄煜琳;吴艳;王鑫;王宣豪;

    镜子是人类日常生活用品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化“魔镜”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该设计主要利用3D图像识别、辨识影像、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挥挥手”就能试衣和居家健身等多功能,省去了传统繁琐的试衣过程,给人们带来真实、准确的体验,同时也解决了居家健身动作不标准而留下安全和健康隐患的痛点。

    2023年03期 v.25;No.11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教育转型与产教融合研究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刘世军;

    新工科建设对软件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人才培养适应当前新工科建设发展,提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引入OBE教育理念,探讨设置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实现基于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基于项目参与的任务式教学,并在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

    2023年03期 v.25;No.113 39-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电气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郭丹;王立地;李俐莹;胡博;王俊;王慧;

    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在几十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立足农业院校电气类专业实际,开展沈阳农业大学电气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经过教学团队多年的积淀和传承,沈阳农业大学电气类专业课程建设目标明确,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已形成了集立体化的课程育人体系、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多样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于一体的较为健全的课程建设体系。秉承立德树人理念,依托新工科建设,沈阳农业大学电气类专业课程建设将面向未来形成特色,并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2023年03期 v.25;No.113 42-4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双融背景下程序设计类公共课课程的创新研究

    刘一臻;

    我们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产教融合的思想有机融入计算机程序设计类公共课课程中,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公共课课程进行了创新的研究,以应用型、创新型为培养目标,知行合一,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对大学生突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

    2023年03期 v.25;No.113 45-4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CDIO理念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应用

    杨博闻;

    CDIO理念在我国高校实践中有丰富经验可以借鉴,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诸多相似。课程学习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但存在着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建设方面的问题。CDIO理念可以为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指引、方法指导和实践方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以项目实践运行化为依托,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2023年03期 v.25;No.113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地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策略探析

    孙立华;孙璞;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百折不挠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因血脉,具有铸魂育人的重要价值。文章以辽宁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为例,阐述红色文化内涵,分析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策略和路径。

    2023年03期 v.25;No.113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教育教学研究

  •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顾路;陶莹;李娜;王寰宇;

    “建筑力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价和建筑学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优势课程。文章主要从“建筑力学”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总体思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实践和课程思政成效五个方面,对“建筑力学”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以实现思政元素与建筑力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2023年03期 v.25;No.113 54-5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文创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Photoshop教学研究与实践

    郑淼;

    文创背景下设计教育的灵魂是传承与创新,为了解决传统Photoshop设计课程学用分离、费时低效等问题,在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Photoshop课程中,引入OBE理念,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设计的实践教学尝试。以成果产出为导向,逆向设计Photoshop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学习热情,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实践表明,基于OBE理念的Photoshop教学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3年03期 v.25;No.113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以“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实现”课程为例

    韩召;于会敏;李文义;

    文章以“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实现”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为例,在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应用和线下混合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协调、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将线上教学可跨时空反复观看的特点与线下授课可实时交流互动等优点相结合,形成了应用型高校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通过5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习兴趣等方面成效显著,可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2023年03期 v.25;No.113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徐白雪;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实践教学改革意义重大。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批判而客观地看待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更要科学而创造性地拓宽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视野,着力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出发,在智能化技术赋能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红色文化高度融入实践教学的路径,进而建立健全完善的育人协同机制,真正地让实践教学成为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情、意、行”的统一和价值观涵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023年03期 v.25;No.113 65-6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现状思考

    陈东玉;

    高校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基层管理人员,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桥梁纽带作用,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从阐述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内容入手,指出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着力探索解决问题路径,以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2023年03期 v.25;No.113 68-7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经济与管理研究

  • 基于价值共创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动因与策略研究

    欧阳元;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经过程。在分析人力资源服务业政策、研究重点和发展诉求变化的前提下,结合多主体价值共创机理将驱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众多因素凝练为数字人才创新、行业数字化建设资金、数字信息技术整合、数字治理机制、数字观念转变、大数据及平台化六个方面的核心动因,并据此提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2023年03期 v.25;No.113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智慧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孙建竹;

    随着旅游大数据的发展,网络文本分析不断应用到旅游研究中,成为一种能够传达游客对于旅游景区情感态度的渠道,能够帮助旅游景区发现经营中的问题并及时调节经营策略。文章以智慧旅游景区本溪水洞为例,以携程网游客网络评价为数据来源,借助ROST CM6软件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出影响智慧景区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发展对策。

    2023年03期 v.25;No.113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基于“文旅兴市”战略的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陆欣;纪丽岩;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溪由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显著,本溪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对于发展本溪市的文化旅游市场和文化旅游产业,助力于本溪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着眼于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将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讨如何对本溪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整合、利用,使本溪文化旅游产业持续、绿色、健康的发展。本溪市在“文旅兴市”发展战略引领下,做大做精做强文化旅游产业至关重要。

    2023年03期 v.25;No.113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辽宁抗联足迹红色旅游需求分析及营销对策研究

    杨昳;高杨;

    红色旅游品牌作为当下社会一种特色旅游产品,对于增强浓厚的爱国氛围,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辽宁抗联革命老区而言,积极开发当地红色旅游资源,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能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理念,达到传承红色基因目的。因此,辽宁地区相关部门必须全面整合抗联足迹旅游资源,深入分析省内外红色旅游需求实际情况,进而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红色旅游营销对策,为辽宁抗联足迹红色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2023年03期 v.25;No.113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探析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影响

    赵子静;陈丹;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同时旅游业发展迅速,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各旅游景区如何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打造自身独特旅游吸引力成为一大重要课题。影响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要素有很多,如景区的软硬件设施、景区环境、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导游人员进行导游讲解的质量等。其中,导游讲解的好坏是影响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一大重要要素。文章分别从导游讲解的重要性、导游讲解对景区服务质量的影响、导游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创新导游讲解几个角度逐一阐述,旨在通过创新导游讲解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

    2023年03期 v.25;No.113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辽宁高校红色廉洁文化教育体系的建构

    刘子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育人载体。辽宁极具特色的红色廉洁文化资源丰富,文章通过对辽宁红色廉洁文化资源全面开发挖掘、研究阐释和弘扬传播的思路进行探析,着力对辽宁高校构建红色廉洁文化教育体系提出了“四个融入”的具体对策。

    2023年03期 v.25;No.113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新时代高校英雄文化育人路径浅析

    蒋翠娥;董志贵;

    大学生是英雄文化育人的受教主体,为充分发挥英雄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育人的效能,文章在梳理英雄文化育人基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部分高校调研结果,总结了英雄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育人的成效,深度分析了高校英雄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育人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机制、载体和环境三个维度探讨了英雄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育人的有效路径。

    2023年03期 v.25;No.113 93-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三全育人”视域下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政课优化路径探究

    尚洪娟;

    2019年1月,教育部提出了“三全育人”的要求,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接受与认可,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三全育人”的内在逻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后简称为思政课)的教育基本理论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内在统一,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精神,是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文章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对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进行深入探究,力求为高校的思政课提供一定的借鉴。

    2023年03期 v.25;No.113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及转接工作的对策研究

    公辉;王瑾;朱龙姝;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和转接工作的相关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推广使用以来,有效解决了一些工作中的不便,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研等方式,梳理了在新形势下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

    2023年03期 v.25;No.113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历史虚无主义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影响及对策

    冷婧超;孙露露;韩珍娇;

    随着科技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以更加隐蔽化、娱乐化的方式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传播,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出现偏差,阻碍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章从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理论阐释出发,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影响以及原因,坚持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学校、家庭、社会、个人层面提出解构影响的对策。

    2023年03期 v.25;No.113 104-10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下载本期数据